>
汉声图书 >
绵绵瓜瓞(繁体)
这本《绵绵瓜瓞》,是集结中国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数十年民俗田野调查的心血之作。
作者结合“活化石”民艺、考古研究和古文献,拆解中华文化中有关生命及生殖崇拜的象征符号及隐喻。书名引《诗经》“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之句,作为对中国人生命与生殖崇拜观念的概括。读完《绵绵瓜瓞》,你将会惊讶于经常看到葫芦符号、太极八卦符号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你也会知道:故宫展出的青铜器上的纹路、仰韶文化彩陶盆上的鱼人面纹,竟然象征阴阳交合、万物繁衍;民间艺术题材中的瓜、果瓜果等于是生物生殖的子宫,而剖开露子的表现,实际上是一种祈求子孙、具巫术性质的艺术活动。
1978年至1983年间,靳教授曾协助陕北安塞、黄陵和洛川县普查民间艺术的能手,进行民间艺术的研究。有一天,他在陕北安塞县文化馆的剪纸班上,好奇的问剪纸的老大娘:“剪梨干嘛把看不见的子也剪出来?”“梨,就该有子嘛!”老大娘大咧咧的答话,像毕加索一般神气。后来,靳之林不厌其烦的一再追问,从更多的年老剪纸能手口中,找到了真正的深层解释……
原来,民间艺术题材中有那么多瓜、果、蔬菜、豆荚等,并非出于农民对“劳动成果”的写实表现,而是基于生殖崇拜。在此,瓜果相当于原始阴阳哲学中的“混沌”,也等于生物生殖的子宫;而剖开露子的表现,实际上是人们在岁时节令和生命礼俗活动中的艺术活动。
在民间艺术里,象征“混沌•多子”的不只是瓜果蔬菜等,动物和家畜一样可用来表现生殖繁衍观念。陕北安塞县范台村里六十多岁的剪纸能手高金爱剪艾虎(在端午节用来保护娃娃平安的吉祥物),在艾虎的肚子里,又加剪了好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艾虎,充分显现民间艺术重视生殖的观念造型。洛川县的剪纸能手屈香爱和靳珠女剪立鸟,没忘记在肚子里装饰上振翅欲飞的小鸟。安塞县云坪村里七十岁的剪纸能手王占兰剪抽烟,也在老母猴的肚子里剪只小猴子。凡此种种表现,使在陕北进行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的靳之林教授,格外体认到生殖繁衍观念在民间艺术表现上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田野调查工作之中,靳教授惊喜的发现到:在中国一些曾经出现过灿烂古文明、而后由于交通不便以致形成文化封闭的地区,如黄河中、上游地区,在民俗、民艺中仍保存了极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换句话说,他发现从一些老年妇女手中收集的民间艺术图样,往往经历无数世代母女传承,竟可以与地下出土的古物图样互相印证。这种地上民俗民艺形成的“活文物、活化石”与考古文物一致的情况,在世界上是极珍贵的特殊文化状况。
内容与目录
《绵绵瓜瓞》共分三篇、两大册:上册为“图说篇”和“图录篇”,下册为“论述篇”。
图说篇撷取论文精要,配合图象说明,精采内容包括:南瓜为什么剖开、老鼠是子神、今天民间美术中的葫芦崇拜、民间美术中代表女阴和男阳的符号、古老的通天符号、传衍六千年的抓髻娃娃……等。图录篇,则汇集数百幅民间美术作品,充分展现生命与生殖崇拜特色。论述篇为靳教授的完整论文,并配有丰富的图片,共分为九章,其目录如下:
第一章 中国本源哲学诞生于原始社会
第二章 中国本源哲学是民间文化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 中国原始哲学的观物取象——葫芦崇拜
第四章 宇宙的母体葫芦——混沌
第五章 中国原始哲学阴阳观与通天观的合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第六章 阴阳相合、生生不息
第七章 中国传统哲学天、地、人三才观
第八章 五行的基础是阴阳
第九章 西方与中国民族民间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最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