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声图书 >
乡土建筑 >
郭洞村(简体)
宛如世外桃源的自然生态古村落
浙江省武义县的郭洞村,以“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经六百年来经营,生态保护完好,二〇〇三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保留大量明清民宅建筑,更有祠堂、各种寺庙和巧妙布局的水口,充满传统文化信息。
本书解析郭洞村的形成和经营过程以及建筑的形制、结构和雕饰,让你感受生态与居住完美结合的乡土文化之魅力。
出版序
郭洞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包括郭上、郭下、大湾三个自然村,因“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称郭洞,又因宝、漳二泉从村中流过,古称“双泉古里”。从元代始,郭洞逐渐成为以何姓为主的血缘村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于经营有方,郭洞至今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林深泉幽,竹木苍翠,山产丰富,水土留人,不但村中人口稳定,而且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加之何氏重教兴学,使村民得到良好教育,村中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郭洞村的水口,更是荟萃石桥、石亭、古城墙、古磨坊、古寺院而形成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的景观布局,尤见村民对于村口风水的经营匠心。
何氏宗祠是全村的公共活动中心,过去举行祭祖仪式,也是村中议事和执法之地。宗祠建构精巧,雕饰华丽。祠堂中悬挂匾额,建有戏台,以教化族人。郭洞保留着大量明清民宅建筑,以三合院住宅为主,另有四合院、“一字形”和变异型住宅。住宅的装饰有层次感,装饰纹样以动植物和花草为主,尤以门窗的木雕为精彩,具有生动活泼的浪漫主义风格。
本书论述文字共分七章,并采用左文右图的排版方式。首先,叙述郭洞村的形成和村落的经营过程。其次,从宗祠、寺庙和住宅等具体建筑入手,剖析其形制、结构,揭示建筑蕴含的人文特色。最后,描述郭洞村的书院、文人建筑和宝泉岩等名胜古迹。书末的图版篇,则以总测绘图和居住、公共、庙宇、礼制、文化等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展示建筑的布局、结构和精美雕饰。
2003年,郭洞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选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本书带你走进这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古村落,流连山水之间,感受生态与居住完美结合的乡土文化之魅力。
此外,我们还要感谢郭洞村的何胜云老先生,在本书的调查过程中,他提供的无私帮助让我们感动,他热爱并保护家乡历史文化的精神更是让人敬重。
作者介绍:
楼庆西:1930年出生,195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1989年起,在叶同宽老师的支持下,开始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1990年至2005年,由台北汉声文化基金会支持,继续展开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
专题介绍:
汉声民间文化守望数十年,抢救传统乡土建筑,支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汉声•中国乡土建筑研究所”,进行田野调查、实地测绘并出版专书,完整保存文化遗产。第一手调查,精美的制作,依据乡土文献、耆老访谈撰述文字,大量实地拍摄照片,结合丰富、严谨的测绘图,加以一流的装帧设计、艺术化的独特制作,完美呈现古老遗产的人文历史与建筑风采。
【目录】
前言 p.22
第一章 历史与人文背景 p.24
第二章 选址与规划 p.30
第一节 祖先选址 p.30
第二节 水口之经营 p.34
第三章 宗祠 p.46
第一节 何氏宗祠的历史 p.47
第二节 何氏宗祠的功能 p.48
第三节 祠堂建筑 p.54
第四节 祠堂今貌 p.58
第四章 寺庙 p.62
第一节 海麟院 p.62
第二节 两座文昌阁 p.66
第三节 信仰和迎佛 p.70
第五章 住宅 p.74
第一节 住宅的形制 p.74
第二节 住宅的装饰 p.78
第三节 住宅的现状 p.88
第六章 学堂、牌坊及其他 p.90
第一节 学堂 p.90
第二节 东山草堂及其他 p.92
第三节 牌坊 p.94
第七章 宝泉岩 p.96
图版篇 p.99
总测绘图 p.99
居住 p.101
公共 p.113
庙宇 p.117
礼制 p.122
文化 p.134
后记 p.136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最近的评论